小静 十点人物志

领读 | 小静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独自上场》。昨天我们读到李娜经过退役再复出,面临未知的未来和走回头路的双重压力很是艰难。

那她能顺利复出么?状态又会如何?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复出首秀

复出后的首场赛事,是一个国际网联的小比赛。

时隔两年再回到这圈子,看什么都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刚复出的我没有积分,要从资格赛开始打。

姜山一直陪着我,我们俩第一天去训练时,我在更衣室看到了赛会1号种子,当时那女孩的世界排名是180。

我觉得很厉害,然而姜山看了人家训练回来,很笃定地告诉我说“(她)跟你不是一个档次的”。

我说:“怎么可能?”

那时我退役了两年再回来,对新形势缺乏了解,180在我心里已是很高的排名了。而且我也不确定自己大概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心里觉得没谱。

不过那时我对自己的心态倒是很宽容,心想尽力而为就好,能打成什么样就打成什么样好了。

没想到一路竟异乎寻常的顺利,进前四后,我遇到了这位来自葡萄牙的1号种子,没想到轻松赢了。

之前我一直觉得姜山说1号种子跟我“不是一个档次”的话是安慰我的,不能当真。直到打完决赛,我才相信他说的是实话。

复出首战告捷对我恢复心态很有帮助,接下来还有一连串四个比赛。

这四站比赛是紧挨着的,第一个比赛在北京,第二个在通辽,第三个在乌兰浩特,第四个又回到北京。四站比赛下来,我拿了四个冠军。

媒体称“李娜强势复出”,其实这么说有点夸张了。一连串拿到四站冠军并不难,因为有不少选手退赛。有些虽没退赛,但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比赛时也没倾尽全力。

不过这四个冠军让我建立起了对自己的信心,这是最重要的。

这四站比赛打完不到一个月,我就有世界排名了,大概是在182名上下浮动。现在我又开始犹豫了,是继续读书,还是回到以前曾经熟悉的球场。

因为之前复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帮湖北省队打全运会,可到现在为止,我的比赛成绩非常不错。

一方面我还是渴望完成四年大学学业,让我曾经浮躁的心可以平静下来,去做个普普通通的人;另一方面又感觉职业的前景非常可观,应该能打出来。

历史意义

2004年9月下旬,以资格赛球员的身份连胜三场后,我拿到了进入首届中国网球公开赛正赛的通行证。

在正赛里我遇到了有“圣彼得堡发电站”之称的新科美网冠军库兹涅佐娃,这是我第一次对阵大满贯冠军,心情很有点激动,觉得离高手很近。

那场比赛前两盘打得非常纠结,比分咬得很紧。整局比赛我都是在压力下被动度过的。

在第三盘,我率先拿到了两个赛点,终于找到了机会,本应稳扎稳打拿下这个赛点,但那时心跳已经开始加速,我模糊地意识到:“我可能要赢一个美网冠军!一个世界排名前10的人了!”

这种意识对一个刚刚复出的选手来说,来得太突然了。结果心慌气短、患得患失间,反而失了锐气。

库兹涅佐娃毕竟是大满贯冠军,经验比较丰富,她立刻看出我的心不在焉,在几次缠斗中抓住机会把比分扳了过来。

从此整个比赛的节奏就回到了对手的控制当中,我就这样丢掉了这个比赛。

后来姜山告诉我说,尽管我输了这场比赛,但是当时他就很坚定地相信,我实际上跟这些世界高手、世界前10甚至世界大满贯冠军的距离已经很近了。

他说,当时我刚刚出来,很多训练还不是很系统,能打成这样,他其实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信心,也感到很欣慰。

我也有类似的感觉,大满贯冠军之前在我的心中是何等的神圣和遥不可及。现在看来一切都没想象中那么远,只要努力伸手,我是可以摘到胜利果实的。

中网输给库兹涅佐娃后,我紧接着又赶到广州打国际女子公开赛,也就是大家知道的WTA。

预选赛三场,我打得很平稳,一帆风顺进入正选赛。

在击败了当时世界排名前30的扬科维奇、前50的杜舍维娜后,我进入了决赛,当时的对手是斯洛伐克选手苏查。

这是我第一次打WTA的决赛,之前连前四都没进过。我上网查了一下苏查的资料,几年前的世界冠军,很厉害。

这时我的心态已经比较平静了,我很重视对手,比赛前非常耐心地仔细备赛,这些辛苦都没白费,上场后,我感觉不错,最终以6∶3、6∶4的成绩获胜。

比赛是当年10月1日进行的,比赛结束后,《体育画报》的一个记者跑来恭喜我:“你是中国第一个WTA级别比赛的单打冠军了。”

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创造了一个纪录,我在这些方面是个迟钝的人,别人不说,我自己意识不到那些“历史意义”。

首个WTA巡回赛单打冠军似乎是一个祥瑞,之后的一段时间,我的状态一直不错。

2004年10月3日,借助广州国际公开赛上的夺冠,我的世界排名也从一周前的145位跃升至92位,这是我首次打进世界前100。

那一年我的年终排名最终定格在80位。

口诛笔伐

2004年对我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复出的我像是一张白纸,之前一切成绩都没有了。重建的过程并不轻松。

我像是个在森林里迷路的小孩,慢慢地用脚趟出一条路,试图穿过树林。

姜山让我做个坚定的“伐木工”,他对我的潜力非常认可,鼓励我一直走下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有一些我从来不敢想的荣誉,他都替我想到了,他的大胆和肯定让我信心百倍。

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渐渐地,我打破了自己心中的藩篱,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世界顶级的选手。

随后我又参加了一系列国际公开赛。那似乎是我最顺风顺水的一个时期了,在体内沉默了两年的欲望忽然苏醒。

那段时间,我进步很快,在葡萄牙的埃斯托利尔巡回赛上击败了名将萨芬娜,打进决赛;

在联合会杯世界二组附加赛上,我取得了包括击败斯莱伯尼克在内的两场单打胜利;

在多伦多顶级赛上,我击败当时世界排名18的扬科维奇成功晋级,这是我第一次战胜TOP20的球员。

慢慢地,我发现,我也能打败一些世界顶级的球员,自信心也随之水涨船高。

2005年8月下旬,我第一次出征美网正赛,遗憾的是这次比赛签运不佳,首轮就遇到了当时的世界头号种子达文波特。

这位美国老将在家乡本土作战时骁勇异常,我也摆脱了澳网时的青涩,拼得十分卖力。尽管最后以两个4∶6输掉了比赛,但我对自己的表现基本是满意的。

美网结束后,我回国为全运会做准备。在这期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困扰和伤害,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百口莫辩的委屈,被曲解误读的气愤,被悔恨和痛苦吞噬的难眠之夜。那段时间,我觉得我就是案板上那条任人宰割的鱼,无力地张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2005年10月,以卫冕冠军身份出战全运会的李娜却在女单半决赛上,完败给国家队队友彭帅,赛后李娜炮轰国家队的体制,引发舆论大地震。当时网管中心主任公开批评李娜,并表示李娜绝不可能代表中国出战北京奥运会。”

这段报道,我看了无数遍,但每次看到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我觉得我的血液都要凝固了。

怎么会这样?

当时输了球的我心情十分沮丧,记者问我在国家队训练的感觉如何,我就实话实说:“我觉得各项措施不是很完善,也没有针对球员个人的系统训练。”

没想到这些话登上了报纸后忽然变得那么暧昧,那么富有暗示性和火药味。一夜之间,我就变成了“全民公敌”。

这件事可以说给我和孙主任都带了很大的困扰。孙主任为了我一时的口舌之快承担了很大压力,我也被自己的快嘴害得头痛不已。

我是个直来直去的人,从来不善于和领导沟通,出了这事后,我觉得给孙主任带来了麻烦,就更不好意思去找她谈话了。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李娜复出后状态不错,前期算得上是一帆风顺,不过之后却因采访时心直口快变成了“全民公敌”,被口诛笔伐使她很是头痛。

对于这样的困境她会如何处理咧?这次事件又将会对她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图片源于东方IC

原标题:《李娜《独自上场》④ | 不高看自己,不低估别人》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