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足球青训工作整体布局中,孝感市立足本土实际,积极探索实施“贯通培养”模式,着力构建小学、初中、高中相衔接的一体化培养体系。这一创新实践有效打通了足球运动员的成长成才通道,为足球青训发展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足球青训体系

孝感市将建立贯通式足球青训培养体系作为培育高素质足球后备人才,推动足球青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探索。一是率先出台改革方案。2018年,孝感市出台了《足球改革发展方案》,以筑牢足球青训基础和普及发展校园足球为重点进行顶层设计,明确相关单位职责,构建起孝感市协同推进青少年足球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打通一体化升学通道。为便于足球运动员集中训练,在孝感市高新区试点命名小学、初中、高中足球特色学校各1所,允许高新区内有足球特长的学生,通过选拔跨区域入学,打通了三级足球特长学生升学通道,避免了人才流失,为足球后备人才贯通培养打下了基础。三是构建“一主三副多点”的青训布局。以孝感市足球青训中心为核心,孝感市樱子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安陆市足球训练基地、应城市益盐堂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为重点,其他县(市、区)训练点协同发展网络布局,形成了全市共抓足球发展的局面。

立足全市资源,选拔足球青训人才

孝感足球青训工作立足全市资源,重点抓好项目普及,以普及促提高。一是以校园足球为依托提高足球普及率。成立了青少年校园足球联盟和幼儿足球联盟,编制了足球校本课程,规范足球教学。同时推动组建校园足球社团,开展多样化校园足球运动,营造浓厚的足球运动氛围。目前全市共创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8所,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达8万余人,足球青训覆盖面不断扩大。二是以足球青训中心为阵地提升专项训练水平。孝感市足球青训中心于2018年开始实施“三集中”管理模式(即集中训练、集中生活、集中学习),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共同担负起运动员综合保障工作,经过7年多的实践检验,青训中心现有2010-2015年龄段共6个“三集中”足球梯队,在训运动员110名。三是以人才输送为突破培养高水平人才。始终以向上输送为重点,大力推进成建制梯队建设,近5年累计向省级梯队、俱乐部输送27人(输送人数全省靠前)。同时保留现有梯队训练规模,建立运动员能上能下的灵活机制,有效减少运动员流失。

深化体教融合,打造足球青训特色

长期以来,运动员流失一直困扰我市足球青训发展,12岁退役现象在孝感同样存在。为解决这一困局,孝感市做出了一系列深化体教融合探索和尝试。一是组建足球特色班。在城区体育路学校、丹阳中学(龙店校区)组建足球班,实行小班教学,配备优秀师资力量,安排正常文化课程,让运动员学习训练两不误。目前两所学校足球班运转良好,队员平均成绩位居年级中游,体教融合发展的模式得到了队员家长、学校、教练员一致认可。二是优化训练条件。每年列支足球专项经费保障足球青训工作,2025年足球青训专项经费近400万元,保障梯队训练、比赛等有序进行,切实减轻家长负担。市高新区为丹阳中学(龙店校区)新建了可容纳400人的学生公寓、食堂,市体育局为该校加装了训练照明设施,进一步改善足球梯队的训练生活条件。三是强化政策保障。2025年,出台了《孝感市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就读六条措施》,对获得各级大赛优秀成绩、获得一级及二级运动员等级证书、在全市体育比赛获得冠军以及特别优秀的体育苗子等优录进入高中就读。今年足球青训中心2010梯队10名运动员集中升入湖北航天高中就读,为我市体育后备人才进入重点高中就读开了先河。

孝感的“贯通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以制度创新保障人才成长通道,以资源整合优化培养体系,展现了基层足球改革发展的可行路径。未来,孝感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的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培养体系,提升训练质量,强化保障机制,为推动湖北乃至全国足球事业改革发展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